DB61∕T 1843-2024 酸枣种植技术规范(陕西省)

ID

D2BA803C552B48FA84A948BD92BE438D

文件大小(MB)

0.8

页数:

11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9/3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DB61/T 1843—2024,I,目 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立地条件.1,5 种植模式.2,6 育苗2,7 移栽2,8 嫁接3,9 田间管理.3,10 采收.4,11 证实方法 4,附录A(资料性) 酸枣主要病虫害防治时期及防治方法 6,附录B(资料性) 酸枣种植过程中关键信息记录 7,参考文献.8,DB61/T 1843—2024,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陕西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药资源产业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咸阳综合试验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榆林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佳县林木种苗工作站、陕西北仲山现代农业园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延安市林业局、白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唐志书、宋忠兴、史鑫波、姜涛、黄璐琦、段金廒、郭兰萍、刘天虎、刘红波、,李婷、李国龙、马廷军、高晓军、王琪琳、刘忠雄、王占金、任福俊,本文件首次发布,本文件由陕西中医药大学负责解释,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电话:029-38182201,地址: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渭阳中路1 号,邮编:712083,DB61/T 1843—2024,1,酸枣种植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酸枣种植立地条件、种植模式、育苗、移栽、嫁接、田间管理、采收和证实方法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酸枣人工种植,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38158 重要产品追溯产品追溯系统基本要求,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 (Bunge) Hu ex HFChow,鼠李科枣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m~3 m,小枝呈之字形弯曲,紫褐色,叶互生,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基部三出脉。花黄绿色,2朵~3朵簇生于叶腋。果实圆形或扁圆形、,椭圆形等。花期5月~7月,果期8月~10月,4 立地条件,4.1 种植地区的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 的规定,4.2 海拔200 m~1300 m,排水良好的浅山阳坡、丘陵沟壑或平原区,山地坡度30° 以下为宜,4.3 适宜土类为褐土、黄绵土、土,选择质地疏松的壤土、砂壤土或砂土,pH 6.5~8.5,4.4 种植地区光照充足,年降水量400 mm~1000 mm,年平均气温8℃~14℃,DB61/T 1843—2024,2,4.5 灌溉水应符合GB 5084 的规定,5 种植模式,采用集中育苗,实生苗行栽、品字形配植;或以1 年~2 年实生苗嫁接繁殖再移栽,也可将生长良,好的野生酸枣苗进行嫁接、抚育,6 育苗,6.1 育苗地选择,育苗地应选择交通便利,便于管理,地势相对较平坦、土层厚度50 cm 以上,具有灌溉条件,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病虫害少的地块,6.2 苗床整地,深翻土壤,耙匀,播种前根据墒情灌溉,施有机肥500 kg/667m2~1000 kg/667m2,施肥应按照NY/T,394的规定执行,6.3 种子选择,选择生长旺盛、产量高、连年结果、无病虫害的酸枣树,采集充分成熟且呈深红色的果实,剥离果,肉、破壳后,取酸枣种子再晾干, 0±4 ℃恒温保存不超过6个月。种子净度不应低于95 %,发芽率不应,低于60 %,含水量不超10 %,千粒重不少于50 g,6.4 种子处理,用10 %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0 min~15 min 后,用清水冲洗2次,再用100 mg/L赤霉素溶液浸泡24 h,捞出后沥干水分,即可播种,6.5 播种,3月下旬至4月,播种量2 kg/667 m2~3 kg/667 m2。采用宽窄行条播,宽行行距60 cm,窄行行距30 cm,沟深2 cm~3 cm,播种后覆土、耙平,根据需要可覆膜,6.6 苗期管理,播种后15d~25d陆续出苗。幼苗出土后,待幼苗长到8 cm~10 cm间苗,生长1年后定苗,留苗量8000,株/667 m2~12000 株/667 m2。及时中耕除草。定苗后根据土壤墒情浇水,6.7 起苗调运,苗高80 cm以上,1 年~2 年实生苗,种苗地径大于等于0.8 cm,即可起苗、移栽。苗木调运应按,照GB 15569的规定执行,7 移栽,7.1 整地,DB61/T 1843—2024,3,平地采用穴状整地,穴径50 cm~60 cm,穴深30 cm~50 cm;坡地或丘陵地采用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 cm × 30 cm × 50 cm。挖出的表土与生土分开放置,7.2 苗木处理,栽植前在苗高80 cm~100 cm处截干,剪除侧枝,并修根;再用50 mg/kg~200 mg/……

……